第421章 结局沉默不语_我,刘辩,三兴汉室
笔趣阁 > 我,刘辩,三兴汉室 > 第421章 结局沉默不语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21章 结局沉默不语

  马秦准备与甘宁决一死战,但他旁边的高胜却提醒道:“今日我军屡屡失利,士卒疲惫,士气正衰,而敌军初战得胜,士气正盛。且敌军主力不会太远,一旦其在交战之时杀出,后果不堪设想……不如暂避锋芒,择日再战!”

  马秦的脑子有点乱,张口而出反问道:“如今两军对垒,哪有这么好撤的?”

  高胜分析道:“原本甘宁留下来阻挡我军的那些路障陷阱,如今撤军之时正好派上用场。马飞所率的五千兵散在山林之中,他们不清理干净,势必不敢贸然追击。”

  “不如我等先回头尝试一下,试一试能否一举攻下资中县。若能,自以资中县为驻地,与荀攸对峙,寻求决胜之法,若不能,则及时后撤至汉安县,重整军队!”

  汉安县在资中县之南,南安县之东,是他们在击败支援南安县的犍为太守任岐后率军拿下的。

  马秦在看到马飞的头颅之后,一时间思绪紊乱。

  这位带着乱兵肆意劫掠杀人的贼首,看到亲人的头颅,却本能地害怕起来,甚至还想到了自己被砍头的场景,差点就胡言乱语了。

  他听了高胜的话,用已经不太灵光的脑袋稍一思索,觉得很有道理。

  而高胜见马秦仍在思考,以为马秦还在犹豫,继续劝说道:“此间山林密布,开阔地只有中间这条不算宽阔的官道,我军的兵力优势很难发挥出来……”

  却不知马秦只是反应慢了半拍。

  但这句话终于给了马秦反应的时间——“就依你所言,撤兵!”

  另一边,叛军撤退的迹象瞒不住人。

  刚刚取得一场胜利的颜良见状,正要拿起马槊,准备追击前敌,却被甘宁阻止了。

  甘宁说道:“颜司马且慢,以此前作战的经验来看,敌方并非弱旅,士卒俱是见过血的。而今敌方阵形未散,贸然出击,官道两侧皆可伏兵,只怕正中对方下怀。”

  “我能派出板楯蛮兵去伏击马秦的信使,马秦也能伏兵山林之中截杀我的斥候,在这山林之中,以逸待劳具备天然的优势!”

  颜良知道他刚刚经历的那场厮杀,其中就有甘宁的诸多谋划参与,对甘宁的判断颇有几分信任,是以并未坚持。

  毕竟以军职来论,他可是西园军中正儿八经的军假司马,来到前军甘宁甚至要反过来听他的命令,除了荀攸没人能辖制他。

  之后大军在荀攸的指挥下清缴马飞麾下的叛军自不必多言,只是值得一提的是,叛军并未因为马飞的死而彻底崩溃,实际上,因为此次作战他们中许多人得到的作为赏赐的钱粮并没有带在身上,许多叛军不约而同地原路返回,想要寻马秦和高胜会和。

  虽然他们的来路早就被甘宁的派出的板楯蛮斥候提前发现了,可即便如此,山林地形错综复杂,叛军一旦遭受攻击便四散而逃,就算平叛结束,将来犍为郡也有一场剿匪治安战要打。

  等到荀攸安排着对那些溃散的叛军稍作处理之后,平叛大军又恢复成了之前行军的架势。

  甘宁带着被重新补满的五千人前军,继续出发。

  这一次,叛军撤得很干脆。

  一路上,甘宁除了遇到了少许叛军的溃兵外,最多的便是因为叛军过境而流离失所的百姓,这一路上,他们不知碰到了多少。

  等到了资中县,他们才知道叛军在后撤之际曾冒充援军想要骗开城门,被资中县令李升识破。

  好在李升昔日还曾担任过绵竹长,与州吏中的兵曹从事贾龙等人乃是旧识,才得以确认身份。

  随后,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,在知道叛军攻城时的暴行之后,自荀攸以下的官吏全都表现地义愤填膺。

  在资中县稍作休整后,大军再度出发。

  此时,中郎将赵瑾还在奔赴犍为郡的路上。

  马秦与高胜正在撤回汉安县。

  在尝试骗取资中县城失利后,高胜仍在想法设法地寻求胜利。

  他与马秦商量了半天,忽然意识到了什么,皱着眉头问道:“你为什么不说话了?是不想说吗?”

  马秦则望了望四周,见没人能听到他们说话,遂小声道:“依我看,我们到了汉安县后,就该找个机会脱身而走。”

  高胜皱着眉头,他还记得当初从资中县出发去应战时马秦的豪言壮语,不过是一场小败,何至于如此丧气?

  他说道:“胜败乃兵家常事!想当初我们出蜀郡时是何等风光?当时你我心中皆有借此机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想法。如今我们所占之地远甚于出蜀之时。蜀地多有才俊,我们绝非孤身一人,只要能击败荀攸,到时必会从者云集,何愁大事不成?”

  这话仿佛又激起了马秦的豪情壮志,他猛然喊道:“大事可成!”

  声音之大,吓得高胜一哆嗦。

  或许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坚定他的信心。

  ……

  回到汉安县时,马秦已经不再迷茫。

  他对着高胜说道:“我们就固守汉安,依托城池,等待荀攸露出破绽再行反击!”

  汉安县作为攻打资中县的跳板,马秦在拿下后就将搜刮来的钱粮放在这里,准备以后运往资中,不曾想正好用在了此处。

  高胜也道:“我们守得越久,那些支持我们的人才更有机会暗中相助,且待来日!”

  “且待来日!”

  此时,中郎将赵瑾仍在奔赴犍为郡的路上。

  ……

  “早知如此,当初就不该听你的!悔之晚矣!”马秦苦着一张脸,对着高胜抱怨道。

  两人守着守着……反击的机会没等到不说,他们发现自己还被围困住了。

  初时,他们还能安慰自己,他们一定能寻到荀攸的破绽,也必然会有人替他们让荀攸后院起火。

  但……

  明明他们接到的情报显示荀攸的平叛大军只有两万余,甚至比他们的兵力还少些。

  可待到平叛大军进入到犍为郡内后,对方的兵力每日都在增加。

  直到如今,荀攸已经率大军将他们围困在了汉安城中。

  城中虽有钱粮,但在围困之下,只是坐吃山空。

  而原本被他们拿下的南安县等地,在此等情况下连消息都通不了。

  时间越久,他们越慌。

  在他们的劫掠之下,原本的汉安城中百姓死的死、逃的逃,如今城中除了跟随他们的叛军,只有少部分不知藏在何处的百姓了。

  这让他们想要在城里找人在前头用命冲阵都找不到。

  只能说是因果报应了。

  而在这时,一直在赶路的赵瑾终于抵达了犍为郡。

  赵瑾在见了桓典等人,了解了犍为郡的现状之后,寻了个机会与荀攸密议。

  赵瑾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我在来时曾经得了天子嘱托,言称公达公卿之才,谋略大事、抚宁内外,无一不通,让我遇事务必多与公达商议。若万一遇了分歧时,如何打仗要听我的,但打仗之余的事情,要听公达的……”

  说到这,赵瑾先停下笑了笑,才继续说道:“最开始我还有些不服气,可听了公达将叛贼围困在此处的经过后……即便是换我来,也不能做得更好了……”

  赵瑾拉着荀攸的手,郑重说道:“你我二人当携手共进,一道完成陛下的重托!”

  “敢不从命?”荀攸回道。

  他虽性情低调,不是居功自傲之人,但听到赵瑾的话心中还是乐开了花。

  旁的不说,若没有他充分利用各地豪族豪强的矛盾,他麾下的兵马怎么会越来越多?且马秦和高胜也不是傻子,数次尝试突围,都被他堵了回去。

  而且赵瑾话中不止是赵瑾的认同,还有天子对他的信重。

  “之后该何去何从,公达有何见解?”

  荀攸微微一笑,正要说些什么,忽然听到有人匆匆敲门,焦急地高喊道:“府君,蜀郡急报,蚕陵县有塞外羌胡联合氐胡作乱,吏民死伤众多!”

  荀攸脸上的笑容消失了。

  待荀攸浏览完加急军情,复对赵瑾说道:“我方才正要说,马秦与高胜并非此次叛乱的全貌,其根源仍在蜀郡!只是没想到我还未去蜀郡,这蜀郡之事就已经找上门来了!”

  “正好将军来了,马高二人不过是困兽而已,只需防止其狗急跳墙即可……但蜀郡!将军,攸有一请,请将军在此率军继续围困叛军,我欲带兵往蜀郡一行!”

  “善!”赵瑾答应得诚心诚意。

  目前来看,马秦和高胜两人的人头是此次平叛最大的功劳,荀攸此举俨然是将这份功劳分给了他……身为将军,谁会嫌弃身上军功多呢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ge74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ge74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